搬出穷窝窝 迁来好生活
2020-08-12 来自: 本站 浏览次数:427
确保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贫困搬迁家庭中至少有一个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只有稳得住、能致富,搬迁贫困群众才能真正走出心中的大山。南杨庄乡宜兴社区的文化广场开始热闹起来,章兰和20多名搬迁群众听着歌曲踩着舞点跳起了广场舞。这样热闹的场景每天会持续到21时才会结束。但在两年前刚搬进社区时,章兰可没这个心情,章兰一家4口人从蔚县原草沟堡乡的深山里搬到了宜兴社区。离开了生活近50年的老家,来到一个陌生地方,她猫在家里不敢出门,对于社区生活感到恐慌,一度想着再搬回山里去。来自8个乡镇村落的村民聚集在宜兴社区,跟章兰一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
通过技能培训、业余文艺队、社区公益岗、扶贫组织等活动形式,许多贫困群众找到了一份工作,领到了工资,街坊邻居间沟通交流也熟络了。社区党支部还创新社区管理,实行“区、排长”网格化管理模式,组织社区群众开展“移除旧风俗、改变旧习惯、建设新家园”活动,提升社区环境和生活质量。热情勤快的章兰被选为宜兴社区B区11排“排长”。从帮老人代取现金、代缴电费,到组织搞卫生、调解居民矛盾,解决了不少群众的难事。闲暇之余,她就跟大伙儿一块切磋广场舞,丰富了文化生活。心结打开了,有了归属感,习惯了新生活,融入了新家园,大伙儿成了‘一家人’。
为让贫困群众尽快融入新的环境,河北省加强安置区基层党组织建设,设置综合性服务平台,抓好社区管理和服务工作,有序推进县城安置区设立党委,乡镇安置区设立党总支,农村安置区设立党支部,居民小组、园区、楼宇建立党小组,实现党的组织全覆盖,做到事事有人管、困难有人帮。针对不同搬迁群众劳动习惯的差别,在迁出区加快土地流转,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在安置区依托现有优势特色产业,带动群众致富。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短什么建什么”的要求,河北省不断更新搬迁安置社区的水电路气讯等基础设施,健全学校、幼儿园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提高安置区承载能力。